日本间谍和进村抓鸡
在天津的各国间谍里,日本人是最不遗余力的。当时日本政府规定每个从中国归国的学者、记者、僧侣、医生、商人,都要写一份详尽的报告。不识字的可以说,有人做笔录。工具书《二十世纪初的天津概况》原名《天津志》,1909年出版,是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派到中国的第一批间谍的作品。《天津志》20万字,水文地理、地方人物无所不包,一本《天津志》在手,对照地图,日本间谍可以在他们从未到过的天津畅行无阻。
庚子国变之后,到中国的“业余作家”越来越多,回日本之后,这些人发表在报纸上的中国行记常有两个苦力在街边分吃一只烧鸡之类的见闻。1930年代以后,日本国内贫困,此类随笔便在报纸上绝迹了。“为什么电影里日本人一进村子就抓鸡?因为日本兵都是农村兵,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吃过鸡肉,吃过鸡蛋的都少——鸡要吃粮食,日本的粮食不够吃。”小说《借枪》的作者龙一说。
1931年由土肥原贤二任机关长的特务机关在天津正式挂牌前,以“公馆”为名目的特务机构遍布日租界。这些公馆的主人像八爪鱼一样把他们的触须伸向天津的“寓公”、青帮和僧侣。
评论区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